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新书推介 |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 从《蓝田水陆庵》走近佛陀世界

新书推介 |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 从《蓝田水陆庵》走近佛陀世界

发布日期:2019-03-26

蓝田水陆庵因其明代建筑水陆殿内彩绘泥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水陆殿空间环境狭小昏暗、泥塑场面宏大复杂,以致水陆庵及其彩绘泥塑的整体阐释和研究鲜有论著。

《蓝田水陆庵》是第一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对水陆庵和水陆殿彩塑通过历史、艺术、佛学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解读的一本专著。该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787毫米*1092毫米,配高清彩图210幅,论述文字8万余字,从小见大,使人从仅留的一庵一殿遗存中遥想古刹悟真寺的繁华,从极简一0一1变换的数字化高清图像走近神秘的佛陀世界。

《蓝田水陆庵》一书共分5部分,即:前言、水陆庵概况、水陆庵建筑、水陆殿泥塑、后记。

蓝田水陆庵泥塑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精华,《蓝田水陆庵》一书前两章以历史资料和考古调查为基础,从唐代的悟真寺到明代的水陆庵,对蓝田水陆庵泥塑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文物遗存、建筑格局等背景进行了介绍。 

该书主要篇幅在第三章,全面系统地对现存的水陆殿十三面墙壁遗存的泥塑内容进行了整体阐释,该章主要分为:

第一节 水陆殿泥塑综述

彩塑分为壁塑、悬塑、圆塑等多种形式,壁塑又称“隐塑”或“影塑”,相传由唐代塑像大师杨惠之创立。其将绘画与雕塑、圆雕与浮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是中国传统塑像工艺的精华。首先,以枝干、棍棒做成支架,后在上面捆绑木架子、棉絮或草秸秆,外敷几层粗泥、刷细泥,待彻底干燥后涂彩。在这几道工序中,支架起固定作用,是壁塑完整与坚固程度与否的关键。顾名思义,悬塑重在一个“悬”字,即悬在空中。一般按照设计布局,将塑像用铁丝或木棍悬于空中。因其不与墙壁直接接触,加之起支撑作用的铁丝或木棍承受力有限,因而,体量普遍较小。这也造成了二者在制作工艺上的区别:制作悬塑时一般不使用木架子、棉絮和草秸秆,而是直接用铁丝弯成骨架,粗泥做胎,外敷细泥,待彻底干燥后涂彩。圆塑较为常见,以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最为著名。

水陆庵泥塑依墙布局,前殿分别由背光墙三世佛、门口南北壁卢舍那佛及毗卢遮那佛、南北两壁五百罗汉渡海及药师十二神将、南北隔墙东侧地藏及药王菩萨像组成;后殿则由背光墙西壁三大菩萨像、南北隔墙西壁千手千眼观音及无量寿佛、南北山墙西侧及西山墙大幅千人说法图组成,整个诸圣水陆殿主次有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为美的审美理念,整体造像排列整齐,表明设计者明确的主题意识。

图十四.jpg

第二节 水陆殿前殿泥塑

一、药师佛、释迦佛、阿弥陀佛(背光墙东壁)

作为正对殿门的位置,背光墙东壁的地位显得最重要,塑像也为佛教最高等级的横三世佛组合,即中间主尊释迦牟尼佛,南侧药师佛,北侧阿弥陀佛。三尊佛像造型除手印、背光细节略有差别外,其余部分基本一致,这也可与佛经记载相印证。此现象在隋代名僧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中称之为“诸佛体同”、“凡取佛像而为观察,定无彼此,名之为‘通’。观察弥勒、阿閦佛等,说以为‘别’。”此处虽仅针对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而言,但在佛教造像中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药师十二尊神将、五百罗汉、佛祖降生与涅槃(北山墙东南壁、南山墙东北壁)

水陆庵壁塑在水陆殿内分布很广,题材也很多样。两组分别在北山墙东南壁与南山墙东北壁,两组壁塑在布局安排上呈对称关系,这也是水陆庵的精华。

南北山墙彩塑从上至下可分三层:第一层各塑药师十二尊神将。第二层、第三层南北两壁以佛陀降生与涅槃为中心,周围环绕五百罗汉。五百罗汉与涅槃图像相结合的佛教造像艺术,目前仅在陕北地区宋金石窟中存在。

另外,涅槃图像中还出现了佛母摩耶夫人从忉利天下降听法的场景。其在宋元以后成为较为流行的题材,与此时宋代理学与佛教寻求发展空间而提倡儒家孝道有关。

蓝田水陆庵为此类图像增添了新的范例。壁塑以波涛汹涌的大海为场景,以河流自上而下相贯穿,五百罗汉各展神通,或三五乘船、或踏浪飞奔、或凌虚飞渡、或骑鱼虾鳖怪,可谓是形态各异。南北山墙是整壁塑像的中心,也是观者视野的焦点所在,周围诸多罗汉都围绕此焦点展开。

三、卢舍那佛(东前檐墙北稍间西壁)

大殿北稍间东壁彩绘泥塑一身卢舍那佛。佛高肉髻,螺发,头顶华盖,有绿色圆形头光,未有背光,额头正中有圆形白毫,前露摩尼宝珠,白色,两眼微下,着通肩袈裟,其上以祥云纹、龙纹和莲花纹装饰,持说法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莲花宝座装饰精美,上下共计两层,每个莲瓣都有莲花、牡丹、宝相花及卷草等图案装饰。座下为束腰金刚座,装饰卷草、龙纹、花卉等图案。

四、毗卢遮那佛(东前檐墙南稍间西壁)

在殿门南侧南稍间西壁塑一身佛像。主尊毗卢遮那佛居中,头顶伞状华盖,高肉髻,螺发,额头正中有圆形白毫,前露摩尼宝珠,白色,有圆形头光,绿色,椭圆形身光,红色。

毗卢遮那佛两眼微闭,目光朝下,嘴巴紧闭,嘴角有蝌蚪状胡须。着通肩袈裟,其上以祥云纹、龙纹和莲花纹装饰,持说法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仰覆莲分两层,每个莲瓣都有莲花、牡丹、宝相花及卷草等图案装饰。

座下为二力士抬束腰金刚座,左侧力士老者状,头束发,似戴帽,两目圆瞪,横眉倒竖,下颚处有络腮胡须,身材魁梧,上身赤裸,下着灯笼裤。左手戴臂钏和手镯,手臂伸展,手掌朝上托宝座,右手抚在蜷曲的右腿之上。力士左腿戴脚环,跣足,小腿肚肌肉迸出,坚实地踩在地面上。右腿踏地,蹲坐状,身体的重心都似乎压在了右腿上。右侧力士圆脸,两目圆瞪,头发非常旺盛,束矮平双丫髻,戴耳铛,身材魁梧,上身着铠甲,身后披环带,下穿灯笼裤,戴脚环,跣足。力士身体粗壮,呈蹲坐姿,左手戴手镯,撑在左腿上;右手戴臂钏和手镯,手掌向上托着金刚座,右腿前伸,脚后跟着地,小腿肚上肌肉迸出。其所抬举的金刚座,第一、第二层镂空,装饰卷草、龙纹、花卉等图案,第三层平面浮塑牡丹、卷草等图案。

五、地藏菩萨(北稍间横墙东壁)

北稍间横墙东壁塑一身地藏菩萨像。地藏菩萨音译为乞叉底孽婆,是我国非常流行的大悲菩萨之一,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未降世的这一段无佛期留驻人间,不入涅槃,教化六道众生。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得名“地藏”。

地藏菩萨的原型可能源自印度婆罗门教的地天信仰,本为女神,与守护上方的大梵天相对,有蓄财、医疗、攘灾的功效,但在印度并没有受到民众的特别信奉,一般只出现在八大菩萨曼荼罗中,是众多菩萨中的普通一员。地藏菩萨信仰自公元三世纪中叶时开始传入我国,但迟至六世纪才成为民众普遍的信仰对象。

六、药王菩萨(南稍间横墙东壁)

蓝田水陆庵南稍间横墙东壁塑一身药王菩萨像。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是兄弟俩,哥哥名叫星宿光,弟弟名叫电光明。因在过去世以各种药草供养诸比丘,故被释迦牟尼佛授记,来世将修成佛道。

据唐代开元三大士不空所译《法华曼荼罗威仪形色法经》载,药王菩萨相为:

顶上妙宝冠,绀发垂耳侧,

身相朝日色,左定拳着膝,

右惠云上日,跏趺右押左,

大悲救世相,身被妙花鬘,

天衣及璎珞,环钏为臂玉,

细锦以腰中,赤绫为妙裳,

庄严相妙身,身光遍晖曜,

宝莲以为座,安住月轮海。

第三节 水陆殿后殿

一、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背光墙西壁)

背光墙西壁,即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背面塑观世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像,是宋元以后观音取代卢舍那后的华严三大士新格局。

菩萨乃求无上菩提佛果的大乘修行者,梵语音译为菩提萨埵、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扶萨,意译为觉有情、道心众生,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有时也称为大士、大自在等称号。菩提即智、觉、道,萨埵为众生、有情的涵义。通俗地讲,菩萨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将来必将修成佛果。在汉传佛教中,其地位仅次于佛。

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北稍间横墙西壁)

北稍间横墙西壁,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密教观音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千手千眼观世音的经典依据是唐代天竺国沙门伽梵达摩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开元三大士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金刚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菩提流志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和智通所译《千手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唐三昧苏縛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等经典。

三、无量寿佛(南稍间横墙西壁)

南稍间横墙西壁是一尊无量寿佛塑像。无量寿佛,又称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因寿命无量著称于世。主尊无量寿佛赤金肤色,头顶有螺发肉髻,露出红色摩尼宝珠,额头中心有白毫。双目微启,鼻梁高挺,鼻尖略损,双耳下垂,左手施禅定印,右手呈施无畏印,上身着通肩袈裟,襟边以卷草、祥云图案装饰;下身着裙,以龙形纹装饰。

表情严肃,面相庄严,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该座由一只孔雀所驮。孔雀塑造异常精美,体型硕大,昂首挺胸,头部略小,两眼微睁。腹前刻画细致入微,以菱形图案将其细小绒毛表现地栩栩如生。两腿并立,利爪坚实地抓着地面。孔雀作开屏姿态,呈扇形,竖起的羽毛根根抖擞,两至四层不等,或长或短,错落有致,精美逼真。

四、释迦忉利天说法图(西后檐墙东壁、北山墙西南壁、南山墙西北壁)

图十三.jpg

西后檐墙东壁与北山墙西南壁、南山墙西北壁共同组成了一堂释迦忉利天说法图。有人认为此处表现的是佛在忉利天为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场景。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峰,与其部属四王天又称为地居天(依须弥山而住),其上诸天为空居天(依云而住)。摩耶夫人生下释迦太子后去世,就往生忉利天。《杂阿含经》卷十九记载了著名的佛生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及三十三天众说法的故事。

1553564017760088.jpg

致谢中美水陆庵数字化项目组

本书通过对蓝田水陆庵泥塑高清数字影像深入的“读图”研究,形象地展现了蓝田水陆庵泥塑群的佛教古代人物、服饰、兵器、生活器具、鸟兽花木等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引人入胜,使人走近了明代现实生活和神秘的佛陀世界。

如何才能使数字化文化遗产鲜活起来,《蓝田水陆庵》是技术应用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可以促进数字化文物的利用、研究、保护、交流和宣传。(王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