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陕西五十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

陕西五十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

上:背景、资料的内涵价值与前期整理研究

发布日期:2019-07-05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国家恢复国民经济,陕西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大规模城市基本建设和推进工业化进程。五年内先后开工建设的工地总计多达300余个。当时主要的城市建设区域有着丰富的地下遗址和墓葬区域,同时也是基本建设触动秦汉隋唐都城等文化遗址,对地下埋藏的古代墓葬和古文化遗址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保护这些古代文化遗产,陕西省先后成立组建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陕西省文管会、我院前身)、“西北工程地区文物清理委员会文物勘察清理队”(简称西北文物清理队)配合基建,对各建设工地进行了突击调查,并对施工发现的遗址和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清理。这一时期的工作,除抢救和清理发掘出数量巨大的文物(现存于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等)之外,同时也形成了一大批珍贵的清理发掘记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陕西50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

F@Z%VOSKD0L(VE43LCUQ423.jpg

一、陕西50年代考古发掘资料的内涵、形式与价值:

“陕西50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1953至1957年间,清理发掘工作主要在西安市城郊区,以及咸阳、宝鸡等市区各国防军工与教育医疗单位建设等工地,例如西安市区东郊的西光厂、黄河厂、华山厂等军工单位,以及龙首塬、洪庆塬、少陵塬等地206炮校、国棉四厂、国棉五厂、803厂、897厂等国营单位,涉及文化遗存数量较大,当时随工清理大小工地多达300个,抢救性清理发掘墓葬/遗址3000多座/处(当时勘探查得知而未做清理的墓葬更是数量巨大)。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半坡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陕西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掘成果,就是随着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的兴建而于1953年春发现并展开抢救性发掘的。

由此形成大量清理发掘记录,从记录内容来看,主要分为墓葬和遗址两大类,其中有墓葬2900余处,约占到总数量97%;遗址110余处,约占总数量3% 。经过分析统计,当时清理发掘的墓葬有西周、秦、汉、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多个时代,以唐代墓葬数量最多。从记录形式看,分为文字记录、图表记录、绘图记录、拓片记录、照片记录等。

图1原始文字记录

图2-4褪色的文字


这批考古资料从形成到现在已有60余年,一直保存在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没有出版。其所蕴含的大量考古、出土文物信息非常珍贵。但是,由于纸质酸化、糟朽等,加上文字档案的褪色变色,已对这批珍贵资料的查阅、保存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急需通过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


图5-6褪色的照片

N`%RPC(2S7B$BAVKZ5UN39I.jpg

图7-8  破损发脆的拓片

二、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

这批发掘记录自形成到现在的60余年间,经过多次搬迁转移,并展开过一些整理工作,但除过零星墓葬发布外,大部分内容鲜为人知。尽管其间有过一些传统整理,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2012年至2015年由文保院姜宝莲主持,郭明卿等项目组成员对其中306座重点墓葬进行研究性整理,于2016年出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由此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业界专家广泛好评与肯定。随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等业内同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期待。

除了该书的306座重点墓葬资料之外,还有2700多座一般墓葬及其相关资料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对所有50年代资料的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尤为迫切和必要。(作者:郭明卿  审核:马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