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陕西五十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

陕西五十年代考古发掘档案资料数字化保护与信息化管理

中:数字化工作的内容目标与方法理念

发布日期:2019-07-15

一、数字化工作内容目标

此项工作的范围与对象是对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现存的50年代全部清理记录,以及与清理发掘相关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保护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全面梳理、分类、归并与整理,完成对其保护整理与制作;通过扫描、摄像等多种技术手段获取档案资料内容、载体材质等信息数据,完成数据库建设;最后通过专业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对该档案资料有效保护和信息化管理,最终建成陕西50年代考古发掘资料数据库与管理利用平台。

具体工作内容:

一是整理与制作,首先是相关零散资料的分类归拢、手工标注、摘录等整理与录入电脑,为实体归拢合并做好准备。其次原始资料纸质载体的整理保护与案卷制作。

二是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拍摄等方法将所有原始记录内容以图片格式优化存储。

三是数据库建设,将所有的图片内容进行信息提取、著录建目,分类存储,建成相应数据库。 

四是信息化管理,研发专业管理系统、完成各类模块创建与功能拓展,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二、数字化工作理念方法

数字化理念:本次工作以全面完整提取信息为宗旨,以规范整理有效保护为目的,总体工作中坚持兼顾文物保护与档案管理双属性科学观,具体理念如下:

首先,借鉴实验室考古方法:细致、可逆。由于本此整理的对象是考古发掘记录(广义的记录包括所有形式如图纸拓片等),它客观记录了历史遗迹和文物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文物属性,所以我们借鉴实验室考古思路和处理方法细致慎重提取信息,尽可能做到原始信息准确不失真,资料信息“可逆向复原”等保护整理理念。

其次,遵照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客观、全面。这批考古记录直接记录了60年前文物工作情况,也间接反应了当时那段社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具有丰富内涵。同时,该批记录是我单位前身—文管会自身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对我们来说是具有不可再生属性的珍贵档案。我们依照档案管理整理要求,想方设法保留和提取其原有的全部信息,确保信息全面,不遗漏。

具体方法如下:

1、梳理归拢方面:鉴于所有零散的档案资料归并整理后,将不可能再以原来形式和状态游离本体散存别处的情况,为做到可逆可以追溯源头,就先以原有的袋、包或捆为单位进行逐类逐件分类标注、手工登记统计与信息摘录,随后在电脑上进行录入(图1—4)。

图片1—2分类标注与信息提取情况

图片3—4手工提取信息录入电脑

2、信息提炼方面:为了全面详实反映文物信息,在条目著录设计上,尽量多设计栏目,多提取信息。例如,一条墓葬记录著录设有:区域、序号、档号、原编号、工地号、墓葬编号、墓葬时代、清理时间、出土遗物、数量统计,以及现场清理方面的文字记录、图纸(蓝图底图草图)、拓片(分墓志铜镜瓦当等)与备注等20多项栏目。做到针对类别特点尽量多设计栏目提取信息。这样,为以后管理与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应用便利(见图5)。

7.jpg

图片5 栏目设计情况

3、数字化处理方面:按照档案资料数字化技术要求完成扫描、拍照、优化,压缩等存储处理,建成相关数据库。扫描时,如遇到档案纸张质地脆弱,不适合反复拆装订情况,采用不拆卷扫描设备等方式扫描;还有,为避免纸张褶皱、撕裂、破损等情况的发生对拓片、图纸等超大幅面的进行分页扫描拼接等处理,以保持资料原貌的原则。(6—7)

图片6—7 扫描数字化处理

4、信息化管理方面 :根据这批档案资料实际情况,在通用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相应研发,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构建。具体包括:整体框架构建、模块拓展修订、栏目创建改建、条目著录、数据导入与图片挂接系统管理(图8)。

微信图片_20190715161550.jpg

图片8系统管理界面

(郭明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