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文保志愿者的心声:渴望成为政府文物保护的眼和腿

文保志愿者的心声:渴望成为政府文物保护的眼和腿

发布日期:2014-03-12

文保志愿者的心声:渴望成为政府文物保护的眼和腿

 

 

来源: 大连日报 

他们只是一群热爱历史,热爱考古的业余爱好者,却几乎遍访了大连地区所有野外的古迹,收藏之丰,探究之深令专家刮目相看。

2014年被文化部确定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推进年”。随着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文化志愿服务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转而推动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年,大连也将对文化志愿者有所扶持。然而如何从机制上将志愿者的激情变成坚定的行动,让他们成为城市文化一支有力的护卫和发掘的队伍,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走到一起 

只为发掘大连历史文化

2013年1月12日,一群热爱文物保护的人在东港15库大连1929走到了一起。目的是发掘和整理大连历史文化,记录城市历史变迁,以民间的视角对大连历史文化进行发现、整理、记录、收藏和研究。

“很早以前因为对大连历史文化的喜爱,大家各自开始探索。2009年左右通过网络和活动,我们渐渐走到了一起,开始只是一起聚一聚,可后来觉得我们必须为大连文化历史保护尽一份责任。”活动发起人之一“养鱼の井”(网名)告诉记者。

另一位活动发起者“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网名)表达的更直接:“虽然我们如今难以考证大连先民最终何去何从,但他们创造的辉煌文明为我们的城市留下了最原始的骄傲。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是推动我们继承大连历史文明的精髓、发扬我们真正的本土文化的精神动力。”

这些志愿者中,有专攻大连史前文化研究的“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专攻日俄战争以及甲午战争时期大连军事设施的“养鱼の井”;收藏了上千件大连近代徽章和地图的“阿热”(网名);拍摄了数万张大连老建筑的“大连飒飒”(网名);用脚丈量了金州每一处烽火台的老范;以老照片、老明信片为索引、站在完全同一角度拍新旧对比的老俄。

“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延续以前拍了大量的老建筑、古堡、遗存等,大家觉得还必须为保护大连的历史文化再加把劲,于是,每周末他们会开车“巡视”大连地区周边的历史遗址,只要发现有遗址遭破坏,他们马上会给市区文保部门打电话。

除了用腿行万里路,大家还采用谷歌地图辅助保护遗存。在保护旅顺一处新石器遗址时,他们不仅提供了遗址不同时间段的照片,还提供了不同时期遗址谷歌的定位地图。

两年来,这些爱好者自发组织野外古迹调查50余次,新发现了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董家沟新石器时代积石冢、泉水石灰石矿积石冢群、普湾新区南海头史前遗址、沙俄老铁山炮台、沙俄铸铁厂、杨树房苏军海防哨所、星海公园满铁总裁别墅等多处历史遗迹。经过呼吁和努力,阻止了继续被破坏、得到抢救性发掘或者得以保留部分遗址的有旅顺口区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旅顺口区王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甘井子区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长兴岛西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开发区高城山青铜时代遗址、瓦房店魏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等。

自掏腰包 

只是渴望被认同

志愿者们都是业余时间投入不小的精力,甚至是财力。他们有的是私营业主,也有公务员和奔波于县区的上班族。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发,自愿的,也都是自费的。“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周除去油钱、过路费得二三百元,一个月下来也得千余元。这些都得从自己兜里掏。

今年春节前,他们在大连现代博物馆无偿提供的会议室里举行了年会。年会的横幅和复印材料都是大家自己准备的。尽管博物馆提出可以提供水,可不愿给博物馆添麻烦的团员们还是选择自掏腰包。

大连现代博物馆还为“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阿热”、“养鱼の井”的私人收藏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官方博物馆能为他们举办展览,这种认可也让他们喜出望外。“阿热”认为,收藏的乐趣之一是分享,但私人办博物馆毕竟所需的财力和精力不小。“能多些这样公益的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就更好了。”

一提及对志愿者的扶持,惯常的思路是提供补贴,“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却有一个更好的建议。“大连在出台文化志愿者扶持政策时,能否为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设立一些课题和项目,这样一方面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从民间角度丰富、弥补大连历史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缓解我们资金上的不足,调动民间文保的积极性。”

持之以恒

只盼成为文保部门的眼和腿

年会上,七名志愿者核心成员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邀参会的辽宁师范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教授刘俊勇听完后,认为志愿者们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专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人员。

“大家都是尊重专家,但不服专家。”“养鱼の井”坦承地说,原因有三:一,大家拥有的资料比较全。因为大家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所以能不计时间、不计工本地投入其中,很多时候,为了得到一份资料,大家会从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收集资料;二,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除了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大家还会利用手中收藏的地图和明信片,进行实地的踏访。三,在野外踏访勘察时,大家还会从当地人了解口口相传的记忆,与正史互为验证补充。

“我们非常希望能成为政府文物保护的眼和腿。”采访时,志愿者们非常诚恳地向记者说着他们的心愿。去年,大王山青铜遗址被发现遭到破坏后,经过他们不断在媒体上呼吁,最终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成为《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实施以来进行的首个抢救性考古发掘的遗址。专家们认为,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将对研究大连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序列、梳理大连地区文化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份保护战绩让他们非常自豪。“省所没有航拍的影像资料,我们就自费购买了一台飞行器,绑了一台可以录像的相机,录下整个遗址发掘成果的视频。”

“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认为,政府的文物部门毕竟人员有限,不能顾及到每一个角落的遗址、遗存,而有热情、有精力、热爱大连历史文化的志愿者们完全可以成为文保部门的眼睛和腿。

采访时,“养鱼の井”并没有避讳告诉记者这两年大家曾有过分歧,特别是看到曾经为之努力的遗址最后仍然没能逃过“灭顶之灾”,会忍不住地心灰意冷,不想再去做那些“徒劳”的事情,只想通过多拍些影像资料,也算是一份为城市历史文化作的贡献。但是,最后还是觉得绕不过心里的底线,看到被破坏的遗址还是忍不住拿起电话。他提出一个建议,能不能将大连的文保志愿者变成像沈阳的义务文物监督员那样,一来他们可以出师有名地进行文保,二是当他们反映问题后,文保部门会及时向他们通报问题解决的进程。

志愿者们告诉记者: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这件事,他们要一直做下去。

1.发现损坏的石碑。

2.实地勘察遗址。

3.自费购买飞行器录下遗址的视频资料。

4.打捞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