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汉阳陵出土海洋动物骨骼

汉阳陵出土海洋动物骨骼

发布日期:2010-11-08

汉阳陵出土海洋动物骨骼
 
    10月29日,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专家在对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部分动物骨骼标本研究中,发现了文蛤、扁玉螺、珠带拟蟹守螺和白带笋螺等海洋动物骨骼,专家分析认为,2000多年前生活在西北内陆汉朝的皇帝在都城长安(今西安)不仅能享受到丝绸之路带来的西方之利,还可以品尝到来自东方海洋的螺、蛤等海鲜。
    “通过对汉阳陵陪葬坑出土部分动物骨骼标本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海相的螺和蛤。结合该陪葬坑代表或象征着主管皇帝膳食的太官之属,说明这些外来海洋动物已进入皇帝的食谱,成为其日常的海味。”知名动物考古学家、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说,在出土的43件动物标本中发现了至少29个动物个体,分属于18种动物,其中海洋动物4种,分别是文蛤、扁玉螺、珠带拟蟹守螺和白带笋螺。这些海相的贝和螺均为经济软体动物,尤其是文蛤的肉非常鲜美,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盛名,有些贝壳如白带笋螺还有观赏的价值。这对于研究内陆地区的海产品贸易或使用情况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属于内陆地区,海洋动物怎么来的呢?著名丝路研究专家葛承雍称,这些来自东方的海洋动物很可能是当时沿海郡国供奉给皇室的海产品,也不排除作为商品进行贸易的可能。海洋动物标本的取得与研究,得益于田野考古之后在动物考古学指导下的实验室工作,通过研究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们在生前选择食物、狩猎、饲养家禽家畜等方面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概况。
    据悉,考古人员1998年以来对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汉景帝及其夫人的陵园——汉阳陵东侧的部分陪葬坑进行了发掘,其中3个坑内发现了大量粮食遗迹、动物骨骼等,出土的封泥证明其与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太官有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