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件乐器或为失传已久的“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件乐器或为失传已久的“镯”

发布日期:2017-11-23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一件乐器或为失传已久的“镯”

 

徐蕾   南昌日报
 

    南 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钮钟、编甬钟、铁编磬、錞于、钲、瑟、琴、排箫、建鼓和乐俑,以及钟簴和磬簴等,堪称21世纪的中国音乐考古大发现,也引发了音乐界和考古界的关注。今年4月,知名音乐考古学研究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博士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签订《海昏侯墓音乐文物的资料整理研究》合作协议,王清雷将担任海昏侯墓音乐考古专家组组长,独家负责海昏侯墓音乐文物的资料与研究工作。近日王清雷抵达南昌,对海昏侯墓音乐文物进行整理和研究。

  铭有“宫”的甬钟音高是中央C音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编钮钟共计14件,前13件钮钟器表均有错金纹饰,最小的一件没有错金纹饰,这究竟是礼制的需要还是另有他故尚待考证。编甬钟共计10件,其中3件残破,其余7件保存完整。王清雷认为,从其器表纹饰来看,这套编甬钟显然由不同编组的甬钟拼凑而成。

    先秦编钟的“一钟双音”是我国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为中国所独有。所谓“一钟双音”,就是分别敲击编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均可以发出一个乐音,目前音乐学界一般称之为正鼓音和侧鼓音。目前所见的编钟实物,标记侧鼓音的纹饰均标记在编钟正面的右侧鼓部。但从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钮钟上清晰的演奏痕迹来看,编钟在演奏侧鼓音时,并非如原来认为的只敲右侧鼓部,而是根据实际演奏的需要,左侧鼓部和右侧鼓部均可以演奏。

    王清雷率团队通过对其中的8件编钮钟进行测音采样后发现,其音色优美,音高准确,其正、侧鼓音的音程关系为大三度或小三度,均为可以演奏双音的实用器。甬钟上刻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王清雷经过对测音资料的初步整理,发现铭有“宫”的甬钟其音高恰恰是中央C音,也就是小字一组的C,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

  海昏侯墓编钟特点是多一堵

    目前对于海昏侯墓出土的编钟,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王清雷认为,海昏侯墓的编钟最大的特点是多一堵编钟,这才是海昏侯墓乐悬制度最为特殊之处。南越王墓、洛庄汉墓、大云山汉墓的乐悬规格均为一堵,其乐悬组合为14件编钮钟和5件编甬钟,而海昏侯墓编钟乐悬规格是两堵,一堵为14件编钮钟,另一堵为10件编甬钟。《周礼·春官·小胥》载:“正乐悬之位,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辨其声。”海昏侯墓出土的4件钟簴和2件磬簴可以证明,这两堵编钟和另外一堵编铁磬均为完整编列。这正可以构成《周礼》所载的轩悬。而刘贺的爵位为海昏侯,二者完全相符。

    此外,海昏侯墓出土漆瑟3件。顶部朱书题记:“第一廿五弦瑟禁长二尺八寸高七寸昌邑七年六月甲子礼乐长臣乃始令史臣福瑟工臣成臣造”。从目前的出土实物来看,战国古瑟的弦制有19、21、23、24、25五种,其中以23、25两种弦制为主。从海昏侯墓其中一件瑟身的题记可知,该瑟是25弦。王清雷认为,由此可知海昏侯墓出土的瑟继承了战国古瑟的主流弦制。题记又云“禁长二尺八寸高七寸”,这应该是当时制作瑟的尺寸与规范。而一件普通乐器的制作就涉及两级乐官:礼乐长和令史,这也在客观上反映了西汉时期对礼乐的重视程度。

  海昏侯墓出土的铙可能是“镯”

    海昏侯墓不仅有乐器库,还有乐车库,出土了铙4件,錞于1件,还有一套建鼓和鼓槌,其中有2件铙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王清雷观察实物后认为,这2件所谓的铙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在于甬柄基本相同,均饰两圈竹节纹,有斡,演奏方式均为悬奏;相异之处在于一件器表有枚,钟体较为短阔;另外一件无枚,钟体较为修长。这两件所谓的铙均属于青铜乐钟,但是否称其为铙似可商榷。

    《周礼·地官·鼓人》载:“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其中的镯和铙这两种青铜乐钟在《周礼》中曾多次同时出现,但至今尚无定论。对此,王清雷研究认为,镯和铙是在军行中使用的两种不同的青铜乐钟,二者在功能、器型、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都比较明显。省博物馆展出的2件铙,其甬上均有斡,为悬奏,并非“执而鸣之”,其“形如小钟”,为悬奏,这或许就是失传已久的“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