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国家文物局发布西安江村大墓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发布西安江村大墓考古新发现

发布日期:2021-12-15

61b95d9910b09.jpg

61b95d991e545.jpg

61b95d9926a64.jpg

61b95d99b0c70.jpg

61b95d99c0c2f.jpg

61b95d99cff76.jpg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副局长宋新潮出席并讲话。本次会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与线下会议相结合形式,分别听取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考古工作进展汇报,研究指导下一步工作,并向媒体通报发现情况,解读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西端,北距汉文帝霸陵(即凤凰嘴)约21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为霸陵陵区范围内的重要墓葬遗存。自2017年至今通过考古勘探发现江村大墓的“石围界”、霸陵外陵园墙和建筑遗址、陶窑等,发掘江村北陶窑遗址、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栗家村汉墓等,出土各类陶俑1000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3000余件,取得丰硕成果。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无为而治”,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独尊儒术”,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陵墓若都邑”、帝陵“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的建设理念。众多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见证了中华文明由“多元”到“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汉文帝霸陵此前曾进行过多次考古工作,1966、1975年由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霸陵(任家坡)、南陵的从葬坑进行抢救发掘。198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霸陵、南陵的考古调查和测量,为此后的考古工作奠定基础。21世纪初,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区进行抢救性勘探和试掘,发现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为确定霸陵的具体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2011—2013年,根据西汉帝陵大遗址考古工作计划,省考古研究院对霸陵、南陵陵区展开大范围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两座陵区遗存的分布范围与形制布局。(转自:陕西省文物局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