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政简讯  > 警钟长鸣 方能行稳致远

警钟长鸣 方能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4-06-03

党纪如规,教育如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让党纪教育学习的警钟长鸣耳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纪是党的生命线,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障。当下,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范围内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强化纪律观念的关键途径,持续敲响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严格的自律,务必确保学习成果能够切实落地并扎根,进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

一、让党章党规深入人心。要让党章党规如同持续不断的警钟一样,深深印在人们心里,通过深入进行理论学习来稳固地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党章党规作为党的根本大法,乃是全体党员务必遵循的行为准则。只有深刻领会党章党规的内涵实质,才能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要不断钻研党章党规的每一条细则、每一项规定,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以其为镜,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党章党规为指引,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时,要将学习党章党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对党章党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增强对党章党规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对党章党规展开深入学习,逐字逐句进行研读,达成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与此同时,还需把党章党规的学习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保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以群众监督之声唤醒良知。要让来自群众监督的声音如同持续的警钟一样,促使人们唤醒内心的良知,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党性修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声音是最为真切的。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对群众声音的敏锐感知,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其视为改进自身工作的重要依据。在面对群众的监督时,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回避问题,不掩饰不足,而是坦诚地面对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通过群众监督之声的不断提醒,让内心的良知时刻保持警醒状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把每一次为群众办事的机会都当作是党性修养的锤炼,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主动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同时,要不断强化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监督之声成为推动自身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让群众监督之声成为常态,持续激发内心的良知,使党性修养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巩固,从而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三、以案为鉴坚守底线。要让警示教育发出的声音如同持续的警钟一样,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在自我约束的行为中坚守住道德和行为的底线。“以案促学”向来是集中性纪律教育的关键载体与重要内容。党员干部需让警示教育的警钟持续敲响,定期观看诸如《永远吹冲锋号》《零容忍》《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反腐败纪实影片,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深刻的案例,让人们清晰地看到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严重后果。这些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弱点与丑陋,也警示着每一个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侥幸。党员干部尤其要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教训,从中去体悟那些违法违纪者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深切感受违法乱纪的严重后果,于血与泪的教训里,进一步明确“高压线”与“警戒线”的严肃性,时刻警觉自己要维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定期回顾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巩固和强化坚守底线的意识,确保自己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警示教育的钟声长鸣于耳,让坚守底线成为一种永恒的追求。

当我们切实做到让党章党规深入人心,便能明晰行为的准则与方向;当我们以群众监督之声唤醒良知,便能保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我们以案为鉴坚守底线,便能时刻保持警醒,避免误入歧途。让党纪教育学习的警钟长鸣耳畔,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这警钟之声将不断激励我们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征程中,坚定步伐,勇往直前,以清正廉洁的作风和忠诚担当的品质,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党的事业在我们的坚守与努力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者 董少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