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政简讯  > 浙江海宁皇坟头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叠石圈遗迹

浙江海宁皇坟头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叠石圈遗迹

发布日期:2012-11-01

浙江海宁皇坟头遗址发现良渚文化叠石圈遗迹

来源: 国家文物局    

             
  
  浙江海宁皇坟头遗址位于海宁市海昌经济开发区张家堰村,遗址发现于2006年,随后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点。2008年9~10月,海宁市博物馆曾进行抢救性发掘,在400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了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52座。之后遗址范围内多次发生盗掘,给遗址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开发区的道路工程亦将自西向东穿过遗址,因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报请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与海宁市博物馆联合组队,于2011年3月开始对皇坟头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至2012年10月底发掘面积已达3700平方米,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1.发现了崧泽、良渚文化的土台4个。Ⅰ号土台的主体部分为2008年的发掘区域,本次只是清理了土台的东半残留部分,因此不能明确Ⅰ号土台的整体范围和布局。Ⅱ号土台东西长约40多米南北宽约15米,呈东北-西南走向,现存土台高度约2米。土台最早在东端营建,并有石坎驳砌。然后向西南方向扩展,由于土台上部为后代破坏,因此在地层堆积上未能看出土台扩展的过程,仅能从埋于土台上面的墓葬分布情况大致确认Ⅱ号土台可能存在3次以上的扩展过程。Ⅰ、Ⅱ号土台之间有与Ⅱ号土台走向一致的沟状堆积。Ⅲ号土台始建于崧泽文化晚期,在良渚文化时期继续向西扩展沿用。Ⅲ号土台盗掘破坏严重,且目前正在清理,还未知其面貌。Ⅳ号土台在发掘区南部,仅揭露了很小的范围,已发现的迹象支持土台存在的可能。

2.在Ⅰ、Ⅱ、Ⅲ号土台共发掘清理了崧泽文化墓葬2座、良渚文化墓葬107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座崧泽墓葬的年代为崧泽文化晚期,而发现的良渚文化墓葬大部分年代处在良渚文化中期,有个别的年代稍早或稍晚。共出土随葬器物1500多件,其中以陶器和石器为主,还有一些玉器、骨器等。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豆、双鼻壶。石器的种类有钺、镰、多孔石刀和以往旧称的“耘田器”。相对于其它地点,皇坟头遗址石镰、“耘田器”的出土比例较高,尤其是在良渚文化遗址少见的多孔石刀在皇坟头有较多的出土,表明了皇坟头遗址在良渚文化范围内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3.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发现了17个良渚文化时期的叠石圈遗迹。这类叠石圈通常分布在土台的边缘,层位学上可以确认它们属于良渚文化,且早于各该土台上的墓葬。叠石圈平面大致呈圆形,保存基本完整的直经在2.8~3.5米之间。它们用块石叠砌而成,个别叠砌在小石子铺成的层面上,大多叠石圈内外壁砌筑整齐,残存高度0.2~0.5米不等。叠石圈内的堆积中除有极少的陶片外无其他遗物。从平面分布状况和出土层位看,叠石圈可能是良渚文化时期与墓地营建或丧葬制度有关的遗迹,这在整个良渚文化范围内还是首次发现。

近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湖南、安徽和浙江的二十多位考古专家云集海宁,实地考察发掘现场、观摩发掘标本、研讨座谈,对海宁皇坟头遗址一年多来的发掘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叠石圈是良渚遗址发现以来,良渚文化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以叠石圈为代表,包括多个土台、颇具特点的随葬器物等,皇坟头遗址的发掘在良渚文化聚落形态考古、良渚时期人们行为模式的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课题,必将推进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