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政简讯  >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2015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指导意见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2015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5-02-17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2015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指导意见


各设区市文物局、杨凌示范区,省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省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迈出了很大步伐,直属单位和省内有关的大专院校先后申报建设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物科技保护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解决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为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物事业及文物科技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必须坚持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的理念,“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提升新水平、开拓新领域”,大力加强和提升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力度和水平。为全面完成我省“十二五”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任务,为“十三五”文物科技保护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局就2015年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加强考古学领域研究: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加强考古研究,开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陶瓷考古、冶金考古以及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古人类DNA研究等科技考古分支的研究,提高我省考古科学的整体水平。

二、 加强科技考古勘探技术研究:开展对古代遗址、遗迹的科学认知和保护,运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磁法勘探、探地雷达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三维扫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我省在古代遗址调查、勘探、测绘及信息记录等方面的水平。

三、 开展文物科技鉴定方法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检测和传统文物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青铜器、陶器、瓷器、玉石器、壁画等类型文物的标本库;通过采样、分析获取各种科学数据,从而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为我省的文物鉴定工作提供标准数据。

四、 开展馆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研究:根据我省馆藏文物保存的现状,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平台的建设和研究;在文物保存环境综合监测及预防性保护技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监测体系及评估方法,探索文物预防性的保护方法。 

五、 加强对我省重要文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机制和工作流程,针对文物科技保护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凝练一批项目并重点组织研究,力争在古代建筑、砖石质、土遗址、墓葬壁画、彩绘泥塑、纸质文物、丝绸质文物及木质文物等的保护修复技术方面形成明显优势,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六、 加快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展数字化

技术在馆藏文物研究、保护修复、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及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运用高分辨率、真色彩、宽扫描幅面的数字化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景技术,实现文物的三维和全色成像、记录和存储,以及破损文物的拼接和复原;建立博物馆数字化专业数据库,以实现数字博物馆的网络传播,以我省丰富的文物资源为依托,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 开展智慧博物馆的试点和建设工作:在省内博物馆开展数字博物馆智能化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逐步实现文物本体监测、环境监测、文物实时管理、观众实时动态管理、智能导览、互动展示、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文物与观众的互动,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试点,探索陕西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文创平台(省内博物馆入驻、产品展示和门票预约销售等)的建设途径。整体提升博物馆管理与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当前博物馆所面临的公共安全管理和公众服务的需求。

八、 加强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产学研相结合:以我省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研发为导向,积极组织我省文物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力求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机制,加强文物保护科技成果推广工程,使文物保护研究成果得以利用、惠及民生。

九、 发挥综合优势、整合文物保护科技力量,搭建区域性文物保护科技平台:进一步发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砖石质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教育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三秦学者岗位”等科研平台的引领作用;以陕西文物资源优势为依托,整合、搭建陕西省文物保护科研创新平台,包括人才协作平台、仪器设备协作平台,力争在文物科技保护重点、难点领域的科技保护工作上有所突破。

十、 加强我省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尤其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软实力,逐步建成一支专业配置合理、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衔接有序的研究队伍,支撑我省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转自:汉唐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