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名单正式公布陕7处申遗点"上榜"
发布日期:2013-03-15
丝绸之路申遗名单正式公布陕7处申遗点"上榜"
近日,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45项文化遗产位列其中。陕西省上榜的包括西安城墙、丝绸之路、党家村古建筑群和统万城。
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与此同时,丝路申遗名单正式公布,陕西省7处申遗点“上榜”。根据申遗程序,今年7、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专家组对三国的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也就是俗称的“国际大考”。201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以这份现场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最终票决,决定是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所有这一切,都已凸显出一个事实: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联手护航丝路“申遗”
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该协定旨在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做准备。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都长安(今西安),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与中亚有关国家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今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已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已经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报世界遗产文本,标志着丝绸之路申遗真正进入实质性冲刺阶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之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正式进入倒计时。据悉,根据申遗程序,今年7、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专家组对三国的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也就是俗称的“国际大考”。201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以这份现场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最终票决,决定是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所以,现场评估报告就显得非常重要。专家组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选派。
截至目前,该组织并未透露考察的具体安排。
历时六年申遗名单正式公布
自中国与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2006年共同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到现在,已历时6年。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并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初步行动计划。2011年5月,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受世界遗产中心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将丝绸之路遗产点重新划分为若干段落,并以此作为申报主体,形成了《丝绸之路主题研究报告》,将丝绸之路分成52条廊道,其中可以申遗的廊道10条,中国境内有4条。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中、哈、吉三国将于2013年2月1日前联合提交丝绸之路申遗文本,力争作为丝绸之路跨国首批申报项目,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后,根据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协商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我国丝绸之路遗迹的现实情况,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初步确定了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的大名单,并着手开展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推进工作。据了解,丝绸之路中国段目前提出的遗产点入围申遗预备名单,分布在陕西、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五省区,涉及考古遗址、古建筑、古塔、墓葬等文物类型。
今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在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仪式上透露,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申遗文本已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称确定为“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
该项目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注:此为首批申报项目),以及沿途丰富的特色地理环境,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的总面积为234464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
此前,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预备名单也曾多次公布,但都是“预备”,而非“正式”。
我省申遗点数量最多
与国内其他省份和城市相比,我省是列入名单遗产点数量最多的省份。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彬县大佛寺石窟、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首批7处遗产列入丝路“申遗”名单。已完成7处“申遗”文物点的保护管理规划,申报文本材料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各“申遗”点的总体规划正在抓紧修改完善,相关市政府已颁布“申遗”文物点专项管理办法,各点文物保护、环境整治、陈列展示方案等已经编制完成,各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遗产保护和“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所有这一切,都已彰显出一个事实: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介绍,2006年9月11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做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申遗第一次明确地出现在省政府的文件中。为此,陕西成立了“陕西省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出台了《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报告》和《丝绸之路陕西段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申报名录》等文件。
尤其是从2010年以来,陕西配合丝路申遗组织开展的展览和群众性宣传活动势头正盛。由西北五省区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大型联合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历时55天,穿越15000公里“重走丝绸之路助力跨国申遗”大型采访考察活动点燃了社会各个层面参与申遗、支持申遗、认知申遗的热情;由国内著名画家组成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将丝路沿线的盛景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了升华……
目前,陕西省申遗保护管理规划、管理办法及文本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申遗档案建立、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环境整治等工作正在有序进展。“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历史文化优势。”赵荣说,陕西能进入预备名单的遗产点都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直至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都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对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