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动态  > 陕西省政府举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新闻发布会

陕西省政府举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4-06-25

陕西省政府举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新闻发布会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我省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等七处遗产点,标志着我省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了圆满成功。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使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从一处增加为八处,至此我省的文化遗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改变了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却只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局面。

    6月23日,省政府举办了“陕西七处遗产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朱晓悦主持,陕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陕西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魁英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周魁英副巡视员从陕西省七处遗产点概况、我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工作及丝路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等三个方面做了介绍。

    周魁英副巡视员指出,陕西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省入选的七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出陕西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国家层面的决策地,是开通丝绸之路第一人张骞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见证了西汉帝国开通丝绸之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见证了唐王朝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做出的不懈努力,见证了唐帝国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实力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作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大雁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生动地体现了佛教建筑艺术的中国化。小雁塔佐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盛行,是佛塔这一建筑传入中原地区初期的珍贵例证,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与玄奘法师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是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见证和载体。彬县大佛寺石窟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唐代京畿之地的流行,展现了佛教在东西向交互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的成果。张骞墓与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这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是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见证。

    随后,周魁英副巡视员重点介绍了我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做出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自2006年丝绸之路申遗启动以来,丝路申遗工作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专门组建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副省长赵德全、景俊海、郑小明、白阿莹先后担任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申遗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2013年3月4日,白阿莹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在北京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标志着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在丝路申遗工作过程中,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正永同志高度重视申遗工作,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亲赴北京与国家文物局商谈陕西丝路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签署了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并亲自担任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娄勤俭省长十分关心申遗进展情况,多次听取申遗工作汇报,深入遗产点调查研究,协调解决申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白阿莹副省长亲自领导申遗工作,多次深入申遗工作一线,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积极推动各项申遗工作,确保了我省丝路申遗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是丝绸之路申遗取得成功的保障和关键。

    省文物局积极组织各遗产点配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建筑研究所编制完成了申遗文本,并于2013年2月将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省文物局组织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各申遗点的保护规划、申遗管理规划、文物保护展示方案、标识系统方案、监测方案、申遗专题陈列方案、环境整治工程方案等。精心指导有关市县文物部门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保护工程、椒房殿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少府遗址、中央官署遗址、城墙遗址等40多项保护展示工程;完成了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三清殿遗址、大福殿遗址、太液池遗址等30多项保护展示工程;完成了小雁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和张骞墓的本体保护、加固维修、陈列展示等工程;指导宗教部门完成了大雁塔、兴教寺塔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陈列展示工程,总之,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共完成了100多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在申遗过程中,省文物局还协调组织召开了数十次申遗工作专家论证会、技术研讨会、工作督导会、区域协调会等,反复与各方面专家协商沟通工程方案和申遗工作,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达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规范和要求。省文物局还组织指导各申遗点建立完善的遗产档案和遗产监测系统,指导各申遗点举办了申遗专题陈列,并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组织指导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了代表中国的丝绸之路申遗专题展览,彰显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突出普遍价值。省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物局精心组织,积极协调,保障了申遗各项工作按期、圆满完成。

    在申遗工作中,有关市、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申遗的相关规划要求,在各遗产点的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西安市政府组织未央区政府和汉城特区管委会,克服各种困难,对占压未央宫遗址的部分村庄和居民进行了拆迁安置,既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了遗址的保存环境,又很好的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双赢”。为了保护唐大明宫遗址,西安市政府征用唐大明宫遗址区3.5平方公里土地,拆迁遗址区350万平方米建筑物,重新安置10多万群众。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大明宫遗址的保存条件,提升了西安北郊的城市品位。为了保护张骞墓,城固县政府对97户居民重新安置,极大地改善了张骞墓的保护环境。彬县政府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实施了大佛寺石窟明镜台维修、广场改造及绿化美化等工程,并将影响大佛寺石窟保护的312国道改线,保障了遗产的安全,为申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关市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周魁英副巡视员表示,丝路申遗成功对我省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其次,申遗成功进一步提高了遗产所在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再次,申遗成功必将推动遗产地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充分说明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思路、方法和实践探索成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陕西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充分证明我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文化遗产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必将对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桥头堡起到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是提高保护利用水平的难得机遇,必将对陕西文化遗产走向世界,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此外,陕西省文化遗产院、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学者、负责同志,西安市、咸阳市、汉中市有关文物部门、七处遗产点保护管理机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汉城遗址特区管委会、彬县、城固县政府的有关领导、省申遗办有关人员等参加了会议。 

(转自:汉唐网   省申遗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