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动态  > 古建筑修缮:留下“活的”建筑史

古建筑修缮:留下“活的”建筑史

发布日期:2015-01-05

古建筑修缮:留下“活的”建筑史

 韩天琪   中国科学报

 

古建筑修缮:留下“活的”建筑史

近日,清东陵宣布将全面启动建陵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修复和保护工程。历经盗墓者的破坏与风雨的侵蚀,这个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将被注入超过7亿元的资金进行修缮,修缮工程共计7大类49项。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王兆华表示,此次修复和保护工程要最大限度地恢复当时的历史信息,保留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方法上要“修旧如旧”,按照清朝的工艺进行修缮工作。

中国建筑史的顶峰—清代陵寝

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建筑技艺积淀了自商朝以来三千多年建筑技艺的精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朝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清朝的建筑技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中最完备的,达到了建筑技艺的顶峰。”

而在清朝的所有建筑中,以皇帝的宫殿、陵寝在技术史和建筑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都体现在其标志性建筑上。欧洲宗教至上,国王都得由教皇加冕。宗教势力最大,所以欧洲的时代标志性建筑体现在教堂上。对于皇权至上的古代中国来说,标志性建筑就是帝王占有的宫殿、坛庙和陵寝。当时最好的工程技术、最先进的建筑艺术成就、最先进的建筑材料,都表现在这些建筑上,也唯有这些建筑才能代表当时的最高建筑成就。”杨鸿勋说。

古代建筑的第三重境界

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形式,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郭超看来,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具有三重境界。

“一是建筑技艺所代表的工程和艺术成就,二是建筑形制所反映的社会制度,三是建筑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郭超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道。以当代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遗产,可以发现它包含着对今天和未来都有价值的“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宝贵哲理。

中国古代建筑文明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理念,它包含了中国古典哲学丰富而深刻的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中国建筑理念的核心,无论聚落和都市的选址、建筑群的规划,还是个体建筑的设计以及结构与装饰的处理,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融合的关系。

在杨鸿勋看来,无论是对古代建筑的修缮,还是对古代建筑的研究,都应当揭示这种关系的真谛以及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这种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在全球化过程日益明显的今天,保护民族与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的基础则是对这种文化的深入的科学研究。

建筑史要留下的,除了一座座实体的建筑,还应该有文化的延续,而后者,才是真正“活的”建筑史。

修旧如旧不只“形似”

据王兆华介绍,此次清东陵修缮将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仅要实现外表上的仿古,同时要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艺、原方法。

“真实性是目前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杨鸿勋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修缮的时候,历史建筑需要保持它的历史面貌。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原式样、原尺寸。虽然修复出的建筑不再是原来的建筑了,但这种修复依然是有历史价值的。”

据杨鸿勋介绍,《威尼斯宪章》中第一次以国际共识的方式,提出了“真实性”的问题。简单地说,真实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定义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在之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出了“最小干预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等,所有这些具体的原则实际上都是为真实性原则服务的。

“修旧如旧”正是真实性原则的最好体现。在所使用的材料方面,王兆华举例道:“刷漆,我们不用现在市场上用的化学漆料,而是用传统的古建筑专用的生物漆料;做地杖用的灰料里面就有猪血和面粉,增加它的黏合度和透气性,而不用现代的水泥和白灰。”

在杨鸿勋看来,这种貌似“不先进”的建筑材料却是最科学的。

“现代的建筑材料基本是无机材料。而猪血、面粉等是有机材料,在建筑材料中加入有机材料可以使建筑更耐久。一方面提高建筑的物理性能,使其更坚固;另一方面可提高建筑的化学性能,使建筑耐腐蚀、不怕酸碱,这对于时刻面临地下水侵蚀的古代陵寝来说尤为重要。”杨鸿勋解释道,“中国古代类似这样的建筑实践还有很多,文献上所能查到的最早使用有机建材的记录在三国时期。当时的工匠将陶砖用香油浸泡,目的就是防腐蚀,原理就是有机材料添加。很多炮台、城墙非常坚固,就是在三合土中加入了糯米汤等有机物。这是我们中国的发明创造。”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上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砖或石质台基、木结构的屋身、飘逸多变的屋顶。建筑工艺也因此分为不同的工种。

木作是其中最主要的工艺,此外还有土结构、石作、斗棋作、油漆作等等工艺。

按照目前的计划,清东陵的修缮工程就是要用这些传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修复和保护。

“修旧如旧”,指的不仅仅是“形似”。正如王兆华所说:“文物修缮与保护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为了展示,传递文物的历史信息和价值。而展示的目的又是为了延续,延续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更是一种文化,包括宫廷文化、墓葬文化、祭祀文化,也包括修缮的技术和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