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文化——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在行动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文化——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在行动

发布日期:2019-06-07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遗留下来数量丰富、种类多样、标识性强的革命文物。作为集文物鉴定、修复、保护等专业于一体的科研机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革命文物的保护,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诸多的贡献。

一、夯实基础调研  守护红色文化

科学有效的实地调研、信息采集、档案整理是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省文保院对陕西省内多处近现代革命文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参与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申报工作,同时,为各基层单位制作文物档案提供了技术咨询,并管理省内254处革命文物的档案,其中包括桥儿沟革命旧址等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马栏革命旧址等23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保护省内革命文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修革命旧址  牢筑红色根基

革命旧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红色精神的实物载体,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革命旧址的维修是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保障。中央启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一号工程”之后,陕西省文保院承担了省内多处革命旧址的维修工作,对党中央在延安13年留下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旧址进行维修保护,完成了凤凰山、杨家岭等11处旧址的维修施工,本工程被评为精品工程。 

image001.png

林伯渠旧居维修前后

三、鉴定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文物鉴定是加强保护、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多年以来相继对省内馆藏革命文物进行了多次鉴定,推进了红色文物的保护与研究。

2011年,对吴起县革命纪念馆、文管办752件民俗文物进行了鉴定,这批民俗文物多数陈列于毛主席等领导人旧居,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的吴起镇民居中生活、生产场景,为恢复红色旧址内的历史原状提供了可靠的民俗实物;2013年,对延安革命纪念馆新征集入馆文物予以鉴定,共鉴定文物1396件,其中一级文物57件,二级文物159件,三级文物329件,一般文物851件;2018年3月,对渭南市博物馆纸质类革命文书、报纸、旌旗等300余件待征集革命文物进行了鉴定;2018年8月,陕西省文保院组织多位文物鉴定专家,赴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对两家单位收藏的革命文物进行了等级鉴定。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待鉴定革命文物共计1437件,包括延安时期艺术家们在鲁艺创作的文学、美术、音乐作品及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等,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待鉴定革命文物共计73件,专家组对馆藏文物逐件进行了实物鉴定并提供了定级意见。

赴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鉴定革命文物

四、修复革命文物 保护红色根脉

革命文物修复工作是传承、保护红色文化的关键。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先后承担了湖南浏阳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金属文物、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壁画、紫阳县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的修复工作,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文物的分析检测和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的保护修复资料调研、无损分析检测、相关分析研究,编制了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制定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image007.jpg

秋收起义纪念馆 红军标语

image009.png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标语

image011.jpg

紫阳东城门

习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具有特殊价值的文物藏品门类,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文化意义重大。相信在保护、鉴定、修复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未来陕西省文保院将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更多的贡献。(田原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