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政简讯  > 陕西去年出土文物7千余件 上官婉儿墓等受关注

陕西去年出土文物7千余件 上官婉儿墓等受关注

发布日期:2014-01-27

陕西去年出土文物7千余件 上官婉儿墓等受关注

 

 

来源: 中国网   


  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的参与、关心和关注文物事业,共享文物保护最新成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去年起,将每年“闭门”举办的年度业务汇报会面向社会开放。1月22日,一场题为“体验考古,感受文明――2013年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公众汇报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吸引了文物爱好者、高校师生等社会各阶层400余人参加。 

  去年出土各类文物7300余件(组)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介绍,2013年共开展考古工作140余项,其中涉及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93项,调查线性项目长度约500公里,勘探面积670万平方米,发掘各个时期墓葬1000余座,遗址5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7300余件(组),秦始皇陵、渭桥遗址、石鼓山遗址等10个主动性发掘考古项目取得重要收获,石峁遗址被评为“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考古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文物,也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除此之外,学术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全年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出版考古报告6部,整理完成8部考古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简报50余篇。

  在昨天举行的汇报会上,考古专家分别就清涧辛庄遗址考古、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发掘、甘肃马家塬墓地出土棺木室内清理、唐昭容上官氏墓发掘、延安彩绘砖雕墓发掘和靖边统万城考古这六项考古新发现,面向公众进行了非常系统详细的讲解。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是“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鼎铭之作――《彩书怨》,去年8月份,这位唐朝才女的墓地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被发现。尽管之前墓葬已被盗掘,出土随葬品寥寥无几,墓志之外仅存4个壁龛,但根据现有信息的推断,该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近年来在唐朝历史剧中屡屡出现的“大红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这位命运曲折、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的唐朝著名才女,一生中经历了诸多风雨劫难,身后留下了众多谜团。

  “上官婉儿墓中为啥没有尸骨,是被人盗走了吗?”“婉儿是不是唐代的大美女,她的图像能复原吗?”“究竟是谁杀了婉儿,为何墓葬遭到大规模破坏?”……在昨日的考古汇报会上,人们对上官婉儿墓的考古发掘尤为关注,纷纷向考古专家提问。还有部分热心听众建议,上官婉儿的知名度非常高,她的墓葬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历史价值,文化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她是中国古代女性智慧的象征,保护好她的墓地对推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积极意义。

  让大家享受到考古之美

  “我们每年都要例行举办年度业务汇报会,过去都是‘闭门式’,在单位内部举行,仅邀请部分省内同行参会观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陈显琪说,省文物局提出要将文物业务工作向社会公开,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关心和关注文物工作,业务汇报会要向通俗化、社会化转变,成为面向社会公众及时传播传统文化、共享文物保护成果的平台。从去年开始,考古业务汇报会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公众考古的探索尝试将神秘的考古过程展示给群众,让大家享受到考古之美,进行科普的同时,人们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随着夺人眼球的考古新发现不断登场,各种大众媒体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今天的考古学已不再是一门冷僻怪异的学科。随手打开电视、翻阅报刊、闲步书店、搜索网络,我们可以发现考古和考古有关的内容无处不在。“公众考古的本意是普及考古研究成果,帮助公众解读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公众享受文化遗产,培养公众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自信,提升民族的文明素质。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编写通俗版考古报告、直播考古发掘工作、组织考古科普讲座以及参与考古发掘的活动等等。”陈显琪说,以前考古单位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工作,主要发挥的是科学研究职能,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多。考古工作者也自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继续做好考古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公众考古应运而生。我们在这方面也有所探索,例如联合中央电视台做了韩城梁带村考古发掘、兵马俑考古发掘、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墓园考古发掘等直播活动。此外,我们还结合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让大众亲身体验考古现场、到学校举办考古讲座等等。这些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我们还将加紧建设考古博物馆,集中展示考古文化和考古历史,这也是很好的公众考古内容。

  我省首次利用“高光谱航空遥感”进行考古勘测

  1月1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持召开西安渭河以南23、24号区域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结项专家评审会,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和国内文物、测绘、技术物理、航测遥感等方面的领导、专家20余人出席。专家们认为,运用该技术在大面积文物遗址区域内进行考古勘测在国内尚属首次。2013年4月,由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与多家单位合作的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勘测区域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集中在西安渭河以南包括汉长安城遗址、沣镐遗址和杜陵遗址区;使用运―12飞机飞行12架次,考古人员在地面进行空地一体勘测,取得了丰富的高分辨率成像光谱数据和地物光谱数据,为今后在此区域内继续搜寻异常点和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2013年6月,在结束野外飞行航测后,技术人员转入数据解析处理阶段。目前,数据解析处理和识别软件编制工作已完成,利用标定场已知特征光谱在勘测区域内寻找出70多个次地表异常点。多处地表下异常点的发现说明这是一次有意义科研勘测探索,是国内考古史上一次成功的高科技实践活动,利用高光谱航空遥感进行考古勘测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在听取陕西省考古工程协会理事长张文和项目负责人的结项报告并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该研究项目实施程序和方法可行,技术路线正确,设备选择合理;建立了高光谱航空遥感用于考古勘测的方法和相应程序系统以及勘测区域地物高光谱数据库。这次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取得的成果表明,利用高光谱航空遥感进行考古勘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利用该技术进行考古勘测是陕西在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举措。与会7位地理信息、测绘、考古方面的专家认为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勘测研究项目成果可以推广应用,同意项目结项。

  法门寺与大唐文化瑰宝展在新加坡开展

  1月16日,“盛世遗珍――陕西省法门寺与大唐文化瑰宝特别展览”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开展。特展汇集了来自陕西14家文博单位收藏的120组共148件唐代文物珍品,再现了公元七至十世纪中国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伟大成就。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是介绍新加坡多元历史发展与种族融合的文物收藏地,馆内的一系列主题展览厅,除了展示中国文物精品,还有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文化精粹。本次法门寺与大唐文化瑰宝特别展览参展文物种类丰富、质量上乘,展品中除举世闻名的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室供奉金银器外,还有陕西省境内出土的唐墓壁画、佛教造像、唐三彩、粉彩陶俑等大量精美而珍贵的文物。新加坡观众非常期待此次近距离欣赏中国唐代文物珍品的机会,对此次精彩的文物特展赞口不绝。展览将开放至今年5月4日。

  碑林博物馆书法家为游客义写春联

  1月22日上午10时,西安碑林博物馆组织书法艺术交流中心的书法家,在博物馆广场为参观游客和扶贫点群众义写春联。据悉这样的活动已经连续了几年,已经成为了惯例,每年春节到来之前博物馆都会组织一些书法家在这里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义写春联。

  在昨天的义写春联活动中,书法家强跃、王冰、武儒昌、朱黎明、刘东平等十余名书法家泼墨挥毫、笔走龙蛇,为游客们送上了一副副祝福的春联。游客们让书法家书写自己中意的对联字句,书法家有求必应,一副不行就两副,只要愿意他们尽管挥毫为大家带去新春的问候和快乐!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艺术交流中心主任王冰说,义写春联活动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书法艺术,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出年节喜庆气氛。通过这样的亲民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游客的距离,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今后,该中心将坚持举办义写春联活动,使西安碑林书法走进社会大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