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出版

发布日期:2024-11-22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组织编写的《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正式出版。报告系统总结了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了项目中的难点、亮点和创新成果。内容数据详实、例证典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是陕西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还为国内寺观会馆壁画保护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片3.png

陕西省紫阳县瓦房店地处汉江支流任河北岸,自古以来就是陕南重要的商贸枢纽。清代中叶,瓦房店商贸繁荣,北方客商云集,北五省会馆正是在此背景下建成的区域性会馆建筑群的代表。其壁画以“崇忠义、重信义、通商情、叙乡情”为主线,构图精巧,色彩绚丽,是清中晚期民间绘画的代表之作。会馆壁画在全国同类壁画中独具稀有性,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保护项目自2009年起,经过病害调查、材料工艺研究、保护方案编制及修复实施等多个阶段,历时五年,于2013年全面完成了9幅壁画的保护修复。项目期间,陕西省文保院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在壁画病害成因分析、保存环境监测、修复材料筛选及工艺实验方面取得突破,尤其是在灌浆修复、脱盐处理、颜料层加固和选择性补绘技术上进行了新方法探索。2014年,该项目荣获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称号,相关技术成果与理念被广泛应用与推广,也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广受认可。

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不仅守护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助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依托壁画遗存,当地政府推动与民歌、茶文化结合的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以会馆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效应。《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报告》的出版不仅展现了陕西文物保护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成果将为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启示。青山绿水见证,文脉绵延不绝。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