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保院承担“汉阳陵馆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终验

发布日期:2025-07-28

2025年7月25日上午,“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馆藏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终验。会议邀请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大学等单位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组织,文物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王佳主持。

会上,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汇报、查阅修复档案、实地查验文物等环节,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规范,技术路线科学合理,修复操作严谨细致,修复后文物保存状况显著改善,达到预期修复目标,同意项目通过终验。同时,专家建议持续跟踪文物修复后的长期稳定性,深化铁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研究,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传播,让文物“活”起来。

2022年省文保院承担了汉阳陵馆藏88件组铁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文物种类丰富,时间跨度集中于西汉时期,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键载体。长期的地下埋藏使文物面临严重锈蚀、裂隙、残缺、矿化等病害,保存状况堪忧。

技术团队在修复中秉持“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借助科技突破传统修复的局限,更加精准掌握文物材质成分、锈蚀状况及病害成因。又经大量模拟实验,为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文物破损程度,采用有针对性的修复工艺,最大程度恢复文物原有形态与历史信息。

在项目实施中,技术团队通过跨领域协作,联合考古学、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形成“问题共解”模式,不放过修复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让修复并非简单的“修补”,而是“科学+技艺”的精准协作。之后也会针对文物存放定期监测,延长“生命周期”,实现从“抢救性修复”到“预防性保护”的升级。同时继续加深铁质文物背后的技术研究,让冰冷的铁器重新“讲述”历史,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活力,最终成为公众与历史对话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