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物诈骗那些事——青铜器造假实例

发布日期:2022-07-28

在种类繁多的文物当中,青铜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类,其不仅代表着夏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体现了当时礼仪制度的建设成就,尤其是有铭文的青铜器,铭文内容透露出来的历史信息,是我们研究夏商周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因而有“一篇青铜器铭文可抵一篇《尚书》”的经典说法。正因为青铜器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因而现今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巨额的经济利益,开始进行大量的青铜器的伪造工作。某些产品的作伪水平之高,几可乱真,往往会使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也难辨真伪,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蒙蔽受骗。我中心在近期的文物鉴定工作中,就遇到了这样一批较具代表性的伪造青铜器,在此罗列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批青铜器共五件,重环纹鼎1件、重环纹带盖簋2件、重环纹盆2件。(图1~3)。

图片1.jpg

图1 重环纹鼎

图片2.jpg

图2   重环纹簋

图片3.jpg

图3   重环纹盆

这五件青铜器器型都较小,纹饰、风格完全一致,作伪者想要表现的是这批青铜器系同时铸造、同墓葬出土的这样一种心理。从造型和纹饰方面来看,这批青铜器做的都比较到位,接近西周晚期的铜器风格。红斑绿锈、类似水银沁般的白色锈蚀等都有,器物底部还粘有坚硬的土块(图4)。纹饰之间的黑色的部分,想要表现的是商周青铜器的填漆装饰工艺。

图片4.jpg

图4

但是经过认真的比对分析,我们发现的疑点越来越多。这组青铜器全部都是通体锈蚀,几乎没有露胎的部分,且锈蚀非常坚硬。我们用XRF选取了几个点做了成分检测,发现铅含量过高,最高的点达到了76%,青铜器主要为铜、锡、铅合金,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在出土商周青铜器中,铅含量最高也就是20%多。接下来,我们又对这几件青铜器的胎体及锈蚀进行采样,并做了成分检测。检测结果发现:

1.采样取锈时会打卷,这是锈内有胶的体现。

2.几乎所有的“漆”下都有绿锈。一般来说,生锈往往会在填漆之后,这反而说明应是先做锈蚀,再做“填漆”。

3.铜胎表面不光洁,有现代工艺的打磨痕。(图5)。

4.鼎的内部黑色过于均匀(图6)。

图片5.jpg

图5

图片6.jpg

图6

最大的疑点是锈蚀的成分,我院的科技检测中心通过对于锈蚀的检测,给出了红外成分分析报告(图7):1.重环纹鼎的绿色锈蚀:在红外光谱范围内,锈蚀的主要成分是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石膏。2. 两件重环纹簋绿色锈蚀: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其一锈蚀的主要成分是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其二锈蚀的主要成分是孔雀石,样品中含有明显现代有机物。3.其一重环纹盘的绿色锈蚀:在红外光谱范围内,锈蚀的主要成分是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其二重环纹盘的白色锈蚀(图8)在红外光谱范围内,锈蚀的主要成分是白铅矿(PbCO3)高岭土。通过以上证据我们认为,这些锈蚀均为现代新作。

图片7.png

图7

图片8.jpg

图8  白色锈蚀部分


通过以上证据,我们最终的结论是:这几件青铜器均为伪造。可见,不论作伪的水平多么高超,终究是能找到破绽。

此外,尽管青铜器是非常热门的文物类别,但从收藏的角度而言,其往往涉嫌出土的问题,因而在收藏和买卖上就存在法律方面的禁区。在此,我中心也郑重提醒广大收藏大众应该合法收藏、理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