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堂古建油饰彩画保护研究

发布日期:2019-03-19

一、公输堂概况

公输堂原名源远堂,俗称祁南村宫,位于离西安市西约30公里处的鄠邑区渭丰乡祁村南堡中部,南距鄠邑区城区10公里。源远堂坐北朝南,创建于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历时十一年建成。1957年8月31日公输堂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jpg

公输堂俯瞰图 

公输堂原为建筑群,现仅存后殿三间,建筑面积106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级、硬山顶,每间外檐各设六扇镂空格扇板门,门额上方饰斗拱重楼,堂内木构遍布彩绘。殿内的佛道帐和天宫楼阁,是罕见的小木作精品,以箱体结构为搭接穿逗方式,将精雕细刻的木构件结合而成的框架结构的小木作建筑,天宫建筑繁复精巧是全国同样建筑里最大的,斗拱密集严谨,藻井华美,富于韵律感。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体现一千多年前宋代《营造法式》中天宫楼阁的孤品实物。建筑表面彩画传神达意,栩栩如生,作画方式采用已濒于失传的“卧金点翠”与“紫龙罩”工艺,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公输堂整体建筑工艺和风格都达到了顶峰,将雕刻绘画通过建筑来体现,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古代建筑物之瑰宝。

5c90815033b98.jpg

公输堂主体建筑

3.jpg

公输堂古建油饰彩画(三维扫描)

然而由于长期遭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损害,加上年久失修、地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公输堂古建木作的保存状况堪忧,不仅存在木构件的歪闪、残损,近些年来还发现了危害公输堂木构件的微生物病害问题(斗拱下部有白腐菌的破坏),使得小木作木框架的稳定性严重降低,目前在多处部位依靠木柱支撑来起到“临时支撑加固”的作用,同时其精美的彩绘层也普遍存在烟熏、变色、灰尘覆盖、虫蛀、糟朽、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问题,保存状况堪忧,有些部位甚至问题严重,急需对其进行科学修复保护。

微信截图_20190319131955.png

二、公输堂古建油饰彩画保护研究

2017年11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订“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合作协议”,将此项目纳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联合宣言。

(一)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现已做的工作有:

1、环境监测与研究。监测的主要内容:温度、湿度、光辐射、大气污染物、生物因素,公输堂保存环境与本体监测节点有:室内大气温湿度3台、室内二氧化碳1台、室内二氧化硫1台、室内VOC(大气有机挥发物总量)1台、室外便携式气象站(可监测室外温度、湿度、紫外、降雨量、风速、大气压强等参数)1台,监测自2017年4月1日开始至今。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监测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公输堂室内温度、湿度差比较大, CO2 、SO2和VOC的含量几乎与外界环境一致,室内的小环境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明显。这种环境对彩画的保护极为不利。

12.jpg 

环境监测仪器分布点

3.png

2、生物病害研究

据王翀博士研究,生物病害,尤其是 “白腐”是近20年明显表现出来的,发展蔓延的比较快。主要木腐菌为裂褶菌,还有曲霉属和酵母属的存在。“天宫楼阁”斗拱及小木作槅扇选用杨树,木柱选用云杉,杨属植物、云杉是我国常见树种,但都不具有优良的耐腐性与耐虫性,易于受到木腐菌的侵蚀和虫蛀。色度检测显示腐朽造成木构件颜色的明显变化。

4.png

3、古建油饰彩画保护研究

包括彩画的价值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的采集,病害调查,现场试验,颜料层显微镜剖面分析,颜料层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分析、色度测定,红外热成像检测,彩画保护研究(病害机理、工艺研究等研究),彩画保护修复材料研究,彩画保护修复措施研究等。

5.png

腐朽程度色度测定

1552975169463816.jpg

红外热成像

(二)现阶段研究结论:1、彩画分为颜料层、地仗层;2、彩画使用的颜料为天然矿物颜料,红色为朱砂、铅丹,金色为金,绿色为氯铜矿,黄色为雄黄;3、大面积金色部位为传统贴金工艺。

(三)成因分析:

内因:1、文物材质的影响:杨树和云杉都不具有优良的耐腐性与耐虫性,易于受到木腐菌的侵蚀和虫蛀;2、制作工艺的影响:制作中使用的材料、粘合剂、绘制工艺等。

外因:1、 温度、湿度、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2、生物、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3、基础沉降、建筑变形等外力的影响;4、人为因素的影响。(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