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物诈骗那些事——两件伪造的青铜器

发布日期:2023-02-10

文物诈骗那些事自连载开始,已经推出了几期内容,针对不少我们在鉴定工作中见到的造假手法进行了分析,鉴定是一项以经验为主的科学,近年来,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在传统目鉴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科技检测分析手段进行辅助,一方面,是逐步探索科技检测分析方法在鉴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对目鉴的判断提供更多的佐证。这一期我们所见到的,就是传统目鉴结合科技检测分析,使得鉴定结论更加的科学和准确。

一、青铜壶

从目鉴角度来看,这件青铜壶存在着非常多的疑问。

1.从锈蚀颜色来看,绿锈遍布壶体全身,颜色较为一致,且很不自然。锈蚀虽多,但却并不是由壶胎生长出来,而是浮于器物表面,显得十分轻薄,系我们在青铜器鉴定中常说的“无根之锈”(图1)。

1.JPG

图1

2.在腹部靠下一圈的位置,有铁锈一样的圆形锈蚀,间隔非常均匀,在器身其他部分,也零散分布着类似的锈蚀(图2),用XRF对该部分进行检测,发现铁含量达到70%以上(图3),说明这些铁锈斑块是在用失蜡法铸造铜壶过程中穿提蜡模时的铁丝残留。这种铁丝残留同样存在于圈足外底部位。

图2

3_副本.jpg

图3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除XRF检测外,我们还进行了X光拍照,在拍照结果中并未发现传统范铸青铜器中存在的范线、垫片痕迹。由此,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些锈蚀并非自然生成,均为后做。这件青铜壶无疑是一件现代新仿品。

4.JPG

图4

5_副本.jpg

图5


二、青铜剑


从目鉴角度来看,这是一把常见的具有战国时代风格的青铜剑(图6)。

6.JPG

图6

在剑格附近有断裂并修复的痕迹(图7),浑身布满锈蚀。但是仔细分辨,发现存在疑问:首先,下半部的锈蚀过于均匀,很不自然,锈蚀的边缘有分层,像是刻意涂抹,在锈蚀上还有一些貌似结晶状的乳白色锈,用放大镜观察,实为胶粘痕迹。其次,剑刃部分较厚,不够锋利,像没有开锋的状态。再次,铜质较差,露胎来看,色泽偏青。

7.JPG

图7

我们又选用X荧光光谱仪对锈蚀部分进行检测,发现铅含量较高,部分位置达到了70%以上。其次用X光检测进行了拍照,可以看到,剑格断裂的部分,有两道竖向的凹槽状(图8),经过仔细观察,确定是两根金属物,应该是修复时用来固定之物。符合伪作青铜剑的常见手法。

8_副本.jpg

图8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剑身和剑首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两处大拇指指纹痕迹(图9),这是造伪者在制作过程中,涂胶之后不小心留下,这一痕迹肉眼观察不到(图10),但在紫光之下却无所遁形,可见这是一件比较低端的伪作。如果运用刑侦中的指纹检测技术,说不定还能找到具体的作伪者呢。

图9

10.JPG

图10 肉眼所见剑首部分为黄色露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