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革命文物巡礼(二十二):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

发布日期:2024-12-09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沃土。这片热土曾先后建起了川陕、鄂豫陕、渭北、陕甘等革命根据地;孕育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绚丽华章;接纳了中央红军,更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一代代三秦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推动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的革命斗争在陕西遗留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这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也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沃土。

为进一步摸清陕西革命文物家底,夯实工作基础,2020至2022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完成了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调查期间我们曾以“陕南革命文物巡礼”及“陕西黄河流域革命文物巡礼”两个系列,向大家介绍了共计十五处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结束后,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了《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成为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坚实基础。我们将重启“巡礼”之路,遴选已公布的重要革命文物向大家进行展示介绍,使其能够持久释放强大的红色力量。

 

陕西革命文物巡礼(二十二):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位于韩城市芝川镇凤凰台,2008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随后,八路军总部及其下辖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3个师共3万余人,在朱德总指挥率领下,分两批出师东进,准备取道韩城,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切实做好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支援八路军顺利东渡,解决好东渡中的实际问题,东渡前夕,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伯平向中共韩城县委通报大军东渡情况,要求县委配合国民党县政府做好迎接和支援工作。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令地方政府负责八路军渡河的各项事宜。中共韩城县委配合国民党县政府按期筹集了100多只大木船,并派共产党员、水手徐岱云负责调动船工工作。部队到来前,船只已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出发。8月21日至10月初,一一五师、一二〇师、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先后从芝川顺利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111.png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纪念碑

纪念地背山面水,正中竖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纪念碑由三个高大雄浑的竖向碑体、一个横向碑体和八个船形基座组成。三个竖向碑体为主碑,寓意当年东渡黄河的八路军主力师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碑体靠下方有曲面党旗,将三个主碑紧紧连在一起,寓意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由共产党统一领导。三颗由将军红石料雕成的红星镶嵌在碑身上部,象征着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花岗岩雕成的红军八角帽置于横碑中间,寓意红军接受改编时摘下红星帽徽而换上国民革命军帽徽的历史。横碑上十四个苍劲的大字“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由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萧克题写。八个船形基座象征着八路军和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纪念碑高、宽均为12米,寓意“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222.png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展厅

2015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经费,组织实施了韩城市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保护修缮工程,依托革命旧址建立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展览厅。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现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