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革命文物巡礼(二十三):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
发布日期:2024-12-23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沃土。这片热土曾先后建起了川陕、鄂豫陕、渭北、陕甘等革命根据地;孕育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绚丽华章;接纳了中央红军,更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一代代三秦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矢志艰苦奋斗,推动三秦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的革命斗争在陕西遗留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这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也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沃土。
为进一步摸清陕西革命文物家底,夯实工作基础,2020至2022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完成了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调查期间我们曾以“陕南革命文物巡礼”及“陕西黄河流域革命文物巡礼”两个系列,向大家介绍了共计十五处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结束后,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了《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成为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坚实基础。我们将重启“巡礼”之路,遴选已公布的重要革命文物向大家进行展示介绍,使其能够持久释放强大的红色力量。
陕西革命文物巡礼(二十三):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
五间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华清路,作为西安事变旧址的组成部分,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间厅外景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构成而得名。其坐南面北,砖木结构,平面呈矩形,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西逃时住过此处。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
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均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并在此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促蒋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遭蒋介石断然拒绝。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跌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送往西安。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兵谏发生时激战中留下的弹痕,各房间办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家具用品,均按原貌复制摆放。
五间厅会议室
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五间厅现已布置展陈并对外开放。
五间厅展厅
五间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地,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是人们回溯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