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我们的2024

发布日期:2025-01-21

岁月不堪数,匆匆又一年。这一年,我们在浩瀚的历史尘埃中细细搜寻,用专业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逐一揭开文物神秘的面纱。从青铜器上的斑驳锈迹到瓷器上的细腻釉色,从书画中的笔墨韵味到玉器的温润光泽,每一件文物的鉴定,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

文物鉴定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础性工作,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发挥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用。2024年,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技术研究,优化服务流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年鉴定文物数量达1.79万组20万件(其中钱币13.7万枚),鉴定工作量创历年之最。开展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科技检测应用于金属文物鉴定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研究》及陕西省社科项目《去之何碍——陕西新见墓志整理》,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陕西卷》编纂工作。同时,加强文物鉴定人才培养,参加各类文物鉴定培训班8人次,2人通过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考核,为文物鉴定人才队伍的大规模建设筑牢坚实屏障,确保人才资源的持续供给与质量的稳步提升。

2024年底,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成为国家文物局授牌的6家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之一,全面统筹西北地区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海外流失文物追索、馆藏文物鉴定、涉案文物鉴定、社会流通文物审核、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等工作。以下,我们将从服务全省、打击犯罪、坚守国门、文物惠民、工作亮点五方面,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既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也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多元服务

1.持续推进全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

为推进馆藏文物管理尽快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持续有计划地推进全省馆藏文物鉴定工作,确保鉴定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有步骤有计划地为多家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鉴定定级工作,为全省各地文博单位进一步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夯实基础。馆藏鉴定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联合科技检测、保护修复工作人员共同展开工作,对馆藏文物保存状况进行健康评估、对文物库房进行环境监测,对待修复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

2024年先后赴西安半坡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延安文艺纪念馆、石峁博物馆、石泉县博物馆、泾阳县博物馆等16家博物馆、纪念馆开展馆藏鉴定工作,共完成11370组37840件文物鉴定定级工作。其中一级文物190组269件,二级文物381组405件,三级文物1496组2297件,一般文物8947组34695件,现代新工艺品55组58件,现代72组73件,化石9组11件。此外,今年还完成西安市清真大寺收藏文物鉴定工作,并将持续为宗教场所收藏文物开展鉴定服务。

NeoImage_副本.jpg

图左: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馆藏鉴定  图右:清真大寺收藏文物鉴定

NeoImage_副本_副本.jpg

图左:白水县文物管理所馆藏鉴定  图右:延安文艺纪念馆馆藏鉴定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图左:商南县博物馆馆藏鉴定  图右: 顺陵文管所馆藏文物鉴定

2.全省待征集文物鉴定工作

待征集文物鉴定是博物馆征集文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工作,可以确保征集的文物真实可靠,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从而丰富博物馆的馆藏,提升展览质量,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24年为西安国家版本馆、安康市博物馆、洛南县博物馆等完成待征集文物鉴定工作,共计8家1103组1197件,并出具了待征集鉴定评估报告。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左上: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待征集鉴定  右上:蒲城桥陵待征集鉴定

左下:洛南县博物馆待征集鉴定佛像  右下:西安国家版本馆待征集鉴定

3.服务文物拍卖企业

加强拍卖标的审核工作,对落实文物保护责任,规范文物流通秩序,满足人民群众收藏鉴赏需要,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4年,为西安力邦拍卖有限公司、西安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陕西开源拍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金市拍卖有限责任公司等文物拍卖企业进行标的审核。共计审核6场次2676件(组)拍卖标的,无撤拍。

X荧光能谱仪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拍卖审核现场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拍卖标的掠影

4.举办文物鉴定业务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加强文物鉴定人才培养,连续多年开展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承办的陕西省文物系统文物鉴定培训班。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鉴实训为辅,进行系统培训,使学员可以掌握文物基本鉴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文物鉴定技能和知识水平,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造像类业务培训班

2024年,举办陕西省文物鉴定(造像类)业务线上培训班。学员主要来自省内各市县和省直文博单位,还有系统内多家单位文博人员主动报名参加学习,培训人数近百人。此次培训班为期三天,课程安排有金铜类佛教造像、石刻类佛教造像、藏传佛教造像以及道教造像鉴定。通过培训,学员不仅掌握了各类造像基础知识,并对不同时代、不同材质造像以及真伪鉴别有了基本了解。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造像类线上业务培训班

(2)社会文物管理及业务培训班

11月19日,陕西省社会文物管理及业务培训班在省文保院举办。来自全省各地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省内各拍卖公司和文物商店共41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安排了社会文物法律法规辅导、文物鉴定知识讲座,专门编印了《文物拍卖法规文件选编》。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不仅增强了文物流通企业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还进一步加深了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省文物局多年来坚持为企业培养管理和业务人才的公益性举措,也是政府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涉及文物保护法多个条款,对原来的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等称谓有了新的表述,对工作规范也有了新的要求。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文物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引导和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推动陕西社会文物事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陕西省社会文物管理及业务培训班

二、打击犯罪

受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公安厅委托,始终站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多年来持续完成全省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积极配合“鹰”系列,协同助力打击文物犯罪,为打击文物犯罪贡献了应有的力量,连续12年被评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了办案单位的一致好评。

2024年,为公检法等办案单位报送的167起案件作出了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鉴定意见,鉴定数量远超往年,为打击文物犯罪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完成不可移动文物鉴定25起30处地点,可移动文物鉴定2784组156935件,其中鉴定钱币137542枚,将每一枚钱币整理鉴定后,根据其时代,每500枚穿缀成一串,形成一个清晰的时代和数量轴,便于后续的移交和展览工作。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涉案部分文物

DSC04150_副本.jpg

82nih5qi_副本_副本.png

涉案钱币鉴定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办案单位赠送匾额和锦旗

三、坚守国门

文物进出境审核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文物的合法流通和防止文物非法流失。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陕西管理处承担着进出境展览文物审核、个人携运进出境文物鉴定审核、复仿制品出境审核等业务。2024年共完成各类审核11批次593件(组),其中,进出境展览文物鉴定审核7批533件,个人携运复仿制品出境4批60件。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png

陕西管理处进出境文物情况统计

1.进出境展览审核

2024年,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赴西班牙《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赴日本的《空海:密宗东渐和曼荼罗世界》展等各类出入境展览开展鉴定审核工作,共计审核7批533件。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审核现场

2.个人携运出入境审核

为个人携运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临时入境要求的,予以退回,并完成复仿制品出境审核4批60件。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对个人携运文物进行审核  

四、文物惠民

公益鉴定咨询活动是一项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常态化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的通知》精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理念,普及文物鉴定知识,提高公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于2020年6月开始开展常态化公益鉴定服务,时间为每月第一个周五下午,并于文化节日开展大型公益鉴定活动,同时举办大型文物鉴定公益讲座——“文物鉴定大讲堂”。2024年完成共计15场169人次504件(组)器物的鉴定工作,举办2场“文物鉴定大讲堂”。

1.常态化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

2024年完成共计11场75人次377件(组)器物的鉴定工作。此外,还有山东、甘肃等省外不少民间收藏爱好者慕名前来鉴定。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png

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现场

2.文化节日大型公益鉴定活动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博物馆月”,汉阳陵“银杏节”等文化节日活动中,配合开展大型公益鉴定活动。为了提高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鉴定的同时还增加了文物保护法普及、趣味竞猜、传统工艺体验、科技检测分析、收藏保养知识宣传等环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全年共计开展4场,为近100名藏家的近200件藏品进行了鉴定。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左上:“5·18国际博物馆日”公益鉴定  右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鉴定

左下:陕西省“博物馆月”安康博物馆公益鉴定  右下:汉阳陵“银杏节”公益鉴定

3.举办大型文物鉴定公益讲座

为普及文物鉴定知识和正确的收藏理念,持续开展“文物鉴定大讲堂”活动,至今已经举办15场次,得到了社会大众和文物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2024年度共举办2场,第一场《宝玉石鉴定》,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通过中国知网教学平台进行全网直播,并永久回放,公众点击页面即可进行观看,目前已有数万人参加了学习。第二场为线下实物教学,文博系统同行及高校学生积极参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是“文物鉴定大讲堂”公众服务的进一步深化。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图左:“宝玉石鉴定”  图右:线下实物鉴定

五、工作亮点

1.辐射西北地区 加强交流合作

除陕西境内的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外,我管理处多次受国家文物局指派,负责西北其他省区的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促进了西北地区文物对外交流的繁荣。2024年,为敦煌研究院完成“灿烂的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临时入境展复出境审核,为甘肃省博物馆完成文物复仿制品出境审核。

同时与西北地区各省份都建立了相关合作机制,在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由双方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协调,开展涉案文物鉴定工作。今年,为青海省德令哈市完成涉案文物鉴定工作。

还多次派专家赴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协助完成馆藏文物鉴定、革命文物鉴定、待征集文物鉴定工作。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图左:2024年底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西安)  图右:敦煌研究院临时入境展复出境审核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图左:为青海省德令哈市完成涉案文物鉴定  图右: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完成馆藏文物鉴定  

进出境统计表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png

图左:青海省博物馆革命文物鉴定  图右:甘肃省环县待征集文物鉴定

2.配合海外追索 助力文物回归     

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激发公众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我管理处积极配合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2024年1月28日,丰邢叔簋结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历程,重回祖国怀抱,我们为丰邢叔簋的回归,向国家文物局提供了翔实的鉴定意见和法律依据报告。2024年10月,受国家文物局邀请,参与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工作,使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得以成功返还。

show_596787552_1737431912214_副本.jpg

丰邢叔簋专家鉴定现场

82nih5qi_副本.png

意大利返还马家窑文化陶器

3.科技辅助鉴定 促进融合发展

科技检测作为辅助手段,在文物鉴定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在文物鉴定过程中,为了使鉴定结论更加的准确科学,除了采取传统的目鉴方式外,还采用了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热释光等仪器进行无损分析检测。并利用自身优势,与其他科室合作,引进科技检测手段,为传统鉴定提供支持,增加准确度。主持并完成国家文物局科研项目《科技检测应用于金属文物鉴定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科学技术助力文物鉴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show_596787552_1737431912214_副本_副本.jpg

图左:“传统与科技的结合”专家座谈会  图右:科技检测应用于金属文物鉴定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结项报告

show_596787552_1737431912214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图左:北京大学C14检测报告  图右:涉案鉴定青铜簋底部x光图

X荧光能谱仪_副本_副本.jpg

图左:XRF古陶瓷检测数据库  图右: X荧光能谱仪       

4.搭建管理系统 鉴定成绩斐然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文物鉴定服务水平,我们搭建并正式启用“陕西省馆藏文物鉴定管理系统”和“陕西省涉案文物鉴定管理系统”,利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来管理文物鉴定工作。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使得文物鉴定与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和规范,服务文物保护事业大局。

X荧光能谱仪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图左:“陕西省涉案文物鉴定管理系统”  图右:“陕西省馆藏文物鉴定管理系统”

X荧光能谱仪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图左:2020-2024年涉案可移动文物鉴定数量  图右:2020-2024年馆藏文物鉴定数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时间的低语,是过往文明的见证者,我们有幸肩负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2024已经结束,新的一年悄然来临,2025年,我们将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领导下,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全力推动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建优建强,积极与区域中心成员单位加强沟通,携手共进,发挥示范引领和协调联通作用,带动区域内文物鉴定机构共同发展,推动文物鉴定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