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两会丨政协委员:博物馆的国际交流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发布日期:2018-03-12

政协委员:博物馆的国际交流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李修松、安来顺、马萧林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代表委员谈文化”访谈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李冬阳)近年来,博物馆在国际上的交流非常地多,这种国际的文化交流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有什么样的作用呢?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省社科联主席李修松,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萧林,3位嘉宾做客中国经济网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代表委员谈文化”,就此问题做了解答。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省社科联主席李修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李修松认为,文化交流非常重要,尤其是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博物馆举办文物展,借助文物来讲中国的“和”的文化、故事、内涵,通过民间交流,就能够吸引国外的观众关注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间接地为经济的交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安来顺认为,国内外文物保护合作项目,博物馆的交流展览,内容主要是古代的文明方面,所以可以认为是受政治、外交形势影响最小的。怎么能够通过文化的传播,让政治、经济、文化联在一起,打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怎样传播中国声音,怎样讲好中国故事,选什么内容传播,由谁来传播,怎样去传播,这些是很有讲究的。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是没有疑问的,世界各地都有中华文化的影子,但是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是否融合、留在了当地人民的心、脑、精神世界当中了,这值得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马萧林。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马萧林表示,有一句话很好的描述了对外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说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对外交流有政治、经济、文化这几方面,政治交流方面,若价值观不同,会有抵触,经济交流方面会有贸易战,但是文化交流方面,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在国外举办展览的时候,需要思考展览的方式,研究国外观众接受文化的角度,研究怎样的设计策划更能让国外观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