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浅谈民俗钱:俗文化中的浓浓情意

浅谈民俗钱:俗文化中的浓浓情意

发布日期:2013-10-09

浅谈民俗钱:俗文化中的浓浓情意

 

作者:武 威

    民俗钱,也称压胜钱、厌胜钱、押胜钱,民间俗称花钱、玩钱,非流通币。据考证,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厌胜,典出《汉书・王莽传》:“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来“厌胜”演变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a,据《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称作压胜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取吉祥。



  名目繁多的厌胜钱

  厌胜钱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厌胜钱的用途范围很杂乱,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从传世实物和典籍记载看,中国古代的厌胜钱是一个品类繁多的大家族。可以分为几大类,第一是正规的压胜钱,钱面为历代钱币的面文,背面有字文、人物等;第二是吉语钱,钱上铸的吉语有天下太平、千秋万岁、福德长春、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福禄寿禧、龟鹤齐寿、驱邪辟恶、百子千孙等;第三是生肖钱,一面为十二地支,旁铸所属生肖动物;第四是仙佛钱,有星官、八仙、诗仙、醉仙、琴仙、王母等形象;第五是马钱,是宋元两代专为打马格用所铸;第六是秘戏钱,一面有“风花雪月”几字,另一面作男女秘戏形。到了明清两代,厌胜钱币的铸造和流传达鼎盛时期,内容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称谓更是名目繁多。其形制、铭文、纹饰都达到精美绝伦的境界。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俗”文化中的浓浓情意

  我的老家江西,人们习惯将厌胜钱称为花钱,假如你不相信一定要去试试,把花钱叫厌胜钱,肯定很多人会笑你“拽文”,上了年岁的人都没几人知道厌胜钱就是花钱。在我的记忆中,江西花钱的存量挺大的,农村不少人家的蚊帐挂钩都是由花钱改造而成,城里人很少把花钱作为珍贵物品收藏,由于这类物品常见,大家也不把花钱当一回事。我从小就把玩花钱,脖子上常年挂着一枚花钱,图案是一个小孩骑在一条大鱼上面,长大了我才知道那叫“独占鳌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还记得那枚花钱的铜面被我磨得黄澄澄、亮晶晶,我还时不时把它含在口里玩,可惜自我懂事后这枚花钱就不见了。

  我真正接触花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在文物收购组,整天走村串户购买文物。那时代民间文物真多,不存在什么文物真伪的问题,只需商谈收购价格。我这点文物鉴定知识也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当时我们过手的花钱很多,价格很便宜,每枚花钱的价格基本上不超过五元,而且要求品相较好,铜质必须细腻,版式清晰。我碰到过不少材质的花钱,有金、银、锡、铅、象牙等,但以铜质为多。

  过去,我老家有几位朋友也玩花钱,上次回去探亲,大家围炉而坐,品茗聊天,才知都不玩花钱了,按他们的说法是花钱玩不出名堂,就是一个“俗”。

  的确,花钱对研究宗教史、民俗史、美术史、体育史、版画史等都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也不能回辟花钱俗的一方面,“马铃薯的名字再好听,也绕不出土豆”。但大俗方能大雅,这就看你的文化修为,能否接受这种俗文化的东西。我对花钱一直非常钟爱,可能是儿时的情结,藏在心底的一丝眷恋,怎么也挥之不去。我收藏有两枚花钱,年代很久远,一枚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的喜鹊登梅,做工精细,两只欢闹的喜鹊站立在梅枝上,仿佛在低声细语说着悄悄话。另一枚更有玩味,形似一枚大大的方孔钱,由九枚小方孔钱,围绕着一个稍大一点方孔钱,仔细观察发现每枚小方孔钱都按数次顺序,分别排列着一本万利、二人同心、三元及第、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合同春、七子□□、八仙上寿、九世同堂,中间方孔钱是十全富贵。这枚钱铸造较为粗糙,字迹模糊不清,有些字都无法辩认。这种将吉祥语重叠堆砌,喜上添喜,表面上看是很俗,细细品味又能从“俗”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浓浓情意。

  厌胜钱的独特价值

  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民俗的实物资料,厌胜钱的独特价值已在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刘春声所著《中国古代镂空民俗钱币鉴赏》一书,是镂空钱币的开山之作。德国有一位藏家,共收集中国厌胜钱1500余枚,编辑出版了一部厚达470页的专著。厌胜钱的经济价值也在悄然升温,现今有不少大拍卖公司开始拍卖厌胜钱,且价格不菲,破万元的厌胜钱已是普遍。据业内分析,经过二千多年的广泛使用,厌胜钱越发受到人们的珍视。厌胜钱属于吉祥物,任何一件吉祥物得到人们的青睐,除了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以外,工艺是否精湛、表现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艺术观赏性等则是极为重要的条件。厌胜钱正是具备了上述特点。因此,厌胜钱有很好的上涨空间。

  厌胜钱这个俗文化的代表,已经从现代人的生活中隐退了。我们不由得感叹,在新时代的狂潮中传统文化日渐式微。陈寅恪论王国维时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看来我们只能承受了。

(来源:海南日报,转自:山东博物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