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欢迎进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物鉴赏  >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

发布日期:2021-11-11

2021年10月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通过湖北省政府采购网发布关于唐崖土司城址石质文物保护前期勘察项目(第一阶段)的招标文件,在满足政府采购政策的资格要求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提交的设计文本通过了湖北省文旅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功中标,后续将开展对城址内石质文物的结构、制作工艺和病害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展保护技术科研工作。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是唐崖土司的司城,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唐崖土司建立,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废止,该城历经元、明、清三代达四百余年,共 18 代土司,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11107.jpg

图 唐崖土司城址入口

唐崖土司系著名的“九溪十八峒”土司之一,咸丰四大土司之最,城址所辖范围方圆近二百里,属古遗址类。现城址中还保存着土司时代的重要文物遗迹,地面上有石牌坊、石人石马、土王墓等以及城墙、街巷;地下有官衙、宗庙、墓葬、院落等遗迹。同时唐崖土司城址发现有采石场,其相关石质建筑取材于此。

唐崖土司城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大部分地方修建了城墙(又称外城墙),在其北面和东北面还修建了内城墙,城墙以自然石块稍微加工后垒砌而成。城址中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传称土司城中三街自城东入,城西出,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规则形状。以石牌坊为中心,称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铺砌而成,横向顺街镶嵌,街面宽阔而整齐。沿大衙门而下,称上街;沿小衙门而上,称下街。36条巷道仍以石块铺砌,随地势连接街道,四通八达。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墙之间依次平行着“一横道”、“二横道”、“三横道”。

明万历辛亥岁,印官田氏夫人和钦依峒主覃杰为纪念覃鼎出征功绩,请当地雕刻大师陈大仙用巨石雕刻了一对石人和两匹石马,现立于城东唐崖河畔的台地上。据说这是土王覃鼎马夫和座骑,石马为公母二马,作提腿欲行状,以整块石凿成,奇伟雄壮,似为南方马的形体,肥壮而不高大,前有执辔石人两名,皆武士装束,侍立马旁。石马“傥权奇,势如腾骧”;石人“执辔其旁,如控驭状”,左右并立,栩栩如生。有诗云:“石人石马在阆州,大仙留下几千秋。青草齐眉难开口,黄尘满面一鍪兜;狂风呼呼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牧童有绳牵不去,狂鞭怒打不回头”。按《覃氏族谱》记载:当年雕凿石人石马的同时,还修建了张王庙,后又改称桓侯庙。后为了有效保护石人石马,1979年省政府拨款新建了罩马亭。

111108.png

图 石人石马及罩马亭外观

“荆南雄镇”牌坊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是朝廷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战功而立。为唐崖土司城址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遗存,前有石阶与中街垂直连接,位于内城中央,官署区主入口,上街、中街在此交接,是衙署区建筑群的起始。牌坊为全砂石仿木结构,三间三楼,四根石柱,门前立石狮一对(现残存一个)。上以整石为枋,凿榫为柱相接。枋间以厚15厘米的薄石镶嵌,其上有浮雕装饰图案。横额中东面“荆南雄镇”和西面“楚蜀屏翰”八个阴刻大字。前后均有题记,记录了牌坊的建造缘由、时间。中间枋面雕刻“哪吒闹海”“土王出巡”等题材,两侧枋面雕刻“渔樵耕读、槐荫送子”及麒麟、龙、凤等图案,这些题材多取自汉地,也有直接反应土司生活的“土王出巡”,是反应汉土艺术结合的产物。

111109.jpg

图 “荆南雄镇”牌坊

土王墓据传为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的坟墓,位于城内西北部,为唐崖土司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精美的墓葬。墓葬由祭台、墓室、封土构成,与田氏夫人墓共用一个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墓园。土王墓以砂岩块石建构,椁室以砂岩垒成。墓室外观为石雕仿汉地四开间殿堂式,重檐无殿顶,有前廊,以石头雕刻出柱、枋、斗拱、屋檐、鸱吻等仿木仿瓦构件。室顶雕刻藻井,以花卉为纹饰图案。墓前为八字形祭台,前端各立一小兽,两侧饰以麒麟,雕刻甚精,其建筑格局及装饰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石雕工艺水平,是唐崖土司城遗址的精华所在。整个土王墓前廊后墓室顶部有封土,上杂草丛生。

111110.jpg

图 土王墓外部

111111.png

分享到: